• Home
  • >
  • 国际交流

国际交流

吴哥窟遗址维护机构的研修计划

为了清楚地表明地球环境系统的构成和变化,我们将以陆地领域堆积物(风化形成、湖泊沼泽堆积物)等为对象进行物理的、化学的测定和解析。特别是根据极低水平的放射能量测量以及包含同位素对比测量对于柬埔寨王国吴哥窟遗址维护机构的研修计划,每年和德国的科隆大学和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一起提供关于该国自然环境的课程。另外,在联合国下属组织CCOP的年会上,对于由本校实施的该国的自然环境调查,作为国家与大学间共同的环境保护事业,由该国进行报告。另外,自1994年以来,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下属机构IOC/WESTPAC企划的各项计划,均派遣来自日本的代表委员。


贝尔加钻探工程(1994-2002 美国,俄罗斯)

利用贝尔加湖沉积物进行长期环境变化分析的项目,现在由日美俄三国共同推进。金泽大学所担任的课题是通过对沉积物的物性测量进行环境变化分析和关于气候变化因素的研究。


东亚季风气候地区水文地形环境的变化(1994-2002 中国,台湾)

是对包含小冰河期和工业革命时期在内的过去数百年的水文环境的变化及其地表反映进行说明的项目,推进西藏高原东缘部、台湾、日本的比较研究。


风化岩石微观领域中铀、钍的同位素比测量(1995- 澳大利亚)

为了阐明地层中铀和钍元素的移动变化,和澳大利亚原子能科学技术机构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一起,推进高精度测量风化岩石微观领域中铀、钍的同位素比技术的开发。


孟加拉国砷污染井水净化(2002- 孟加拉国)

和孟加拉国工业大学、宫崎大学、亚洲砷网(NGO)、东邦利奥株式会社一起,推进用于孟加拉国砷污染井水净化的技术开发。


关于矿物中铀、钍放射性衰变生成物的共同研究(2001-2002 英国)

为了在地球科学的角度上分析物质的时间性、空间性分布和移动变化,针对重要放射性元素铀、钍的放射性衰变对物质的影响、利用衰变生成物的分析方法的开发及其应用,正在和伦敦大学进行共同研究。


其他国际交流的成果

  • 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分布变化预测(泰国,越南,马来西亚)
  • 曼谷平原的地下地质构造解析(泰国)
  • 湄公河三角洲南部的地形、地质构造发展史(越南)
  • 洞里萨湖过去2万年间的自然环境变迁史(柬埔寨)
  • 洞里萨湖生物多样性维持气候的阐明(柬埔寨)
  • 关于电磁现象利用的国际共同研究会(澳大利亚,新西兰)
  • 飞机机体等环境恶化时的电磁检查技术(美国)
  • 热带昆虫的生物多样性和长期动态(印度尼西亚)

在这些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国际协作委员会的协调,进一步促进国际交流的发展。

The Institute and the 21st Century COE Program Kanazawa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